但是古典货币数量产生的时候,人们认为货币是商品,货币是黄金。
第二类是投机性债务人,现金流能够付利息但付不了本金,本金要靠不断的扩张,世界上所有的银行就永远都要靠重复本金的不断扩张。我并不希望房地产去库存,为什么?因为去库存一旦成功,价格具有下跌趋势。
他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金融危机。因为美国是资本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当时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大家都有一个疑问,国际货币体系靠什么来维持平衡?如果大家都只顾自己内部的物价稳定,那国际层面会不会导致国际经济有很大的波动?他这篇文章讲了,其实不要担心,如果每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把自己的物价控制好,同时又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就可以实现国际经济稳定。(二)发达国家负利率范围扩大。但是目前而言,负利率政策的弊端确实还没有出现。
短期利率上升,长期利率下降,收益率曲线变得更加平坦,反映出金融市场对经济并不乐观。此外在结构方面也有问题。完善投诉受理、处理、公示和反馈流程,建立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长效机制。
例如,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设立担保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发放小额贷款,并给予贴息支持二是,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不难发现,我国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实际利率要远高于基准利率。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一直被视为可以解决金融排斥、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性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Easterly,2006)。
截至2014年初,县域银行个人结算账户普及率仅为58%,而城市地区则为74.1%。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贫困地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5.5个百分点。
第三,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发展普惠金融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有的社会责任。虽然普惠金融要求惠及所有人,但由于大型企业和富裕人群事实上己经或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被传统金融服务排斥在外的弱势群体纳入到服务范围内。(二)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环节 第一,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同时,对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在信贷总量调控、风险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坏账核销等方面也应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三是,普惠金融侧重弱势群体。通过增设ATM、EPOS等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转账电话平台、流动服务车等,切实提高查、存、取、汇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2006年以来,央行以小微企业、农户等主体为对象,开展了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部分金融机构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认知能力不足,来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无关信息、发展欺骗性的金融创新,进而通过侵占那些不成熟消费者的利益(Henderson Pearson,2011。培育和规范电子银行、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及其他互联网金融的普惠功能。
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在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便捷性、可得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就会抑制他们的有效需求,不仅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容易受到销售误导和欺诈等侵害。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征信体系建设尚未健全,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很多村镇银行并未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此外,由于普惠金融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较多,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时容易出现部门协调,政策冲突、措施重叠等问题。深入推进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鼓励农发行涉足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领域,继续发挥国开行在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及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优势。央行还通过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对信贷规模和投向的政策引导,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县域账户的使用率低,其休眠率为20.3%,远高于城市的7.4%。由此可见,小微企业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十分明显。
第六,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在编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时,应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主体的差异化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措施和目标。
由于缺乏可抵押品,担保能力低,个人信用记录不完善等,农民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证券、保险等其他金融工具更鲜有机会涉足。另一方面,部分城市低收入人群或农户对信用贷款认识不足,认为小额贴息贷款是政府给的抚恤金,甚至一些人信用观念淡薄,贷款到手后抱着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心存观望的心理。
由于抗风险能力低、抵押担保品不足、信息难以获得等原因,小微企业也比较容易被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二是,商业可持续原则。
例如,普惠金融由小额信贷和小微金融演化而来,但国内对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定位一直不够明确。第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探讨设立社区银行的实现模式,发展成为老百姓身边的银行。鼓励银行创新符合普惠金融特点的抵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
但是,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与安排,对此我们的建议是: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是,造血式惠及原则。普惠金融致力于满足所有人的金融需求,但这个需求是有效需求。
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已增至2.2万个。一是,农村金融网点少、账户普及率和使用率低。
普惠金融的外延主要涉及边界问题,即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的范围。目前,我国有关普惠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
由于商业性金融机构追求利润和效率的最大化,因此往往容易忽视穷人等弱势群体的存在。藉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正式提出普惠金融这一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种将金融惠及所有人群的新理念,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那些低收入人群仍然很难获得公平的金融使用权和更加适合的金融产品。有些个体和企业,客观上没有金融服务的需求,花大代价为其提供金融服务是没有效率的。
同时,县域贷款余额占县域GDP的比重为58%,而城市地区则为208.8%,这表明县域信贷资金投入产出比例低。商业性金融机构理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积极维护金融消费者及社区大众的社会公共利益,提倡慈善责任,构建社会和谐等。
此外,由于贫困人口的流动性大等原因,对于他们的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对不守信的客户很难形成有效的制约。第四,金融基础设施落后。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普通金融消费者在民事诉讼、经济救济和争议仲裁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金融服务收费的各项规定,公平对待普惠金融服务群体,并适当给予优惠或减免。